太阳集团欢迎您开展高能核物理领域学术沙龙

来源:太阳集团欢迎您 作者:汤思宇审核:郑仟发布时间:2023-08-26 17:17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拓宽师生学术眼界,活跃学术氛围,推动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邀请到高能核物理领域知名专家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林子威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施梳苏教授在崇真南楼A6010作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积极参加了本次论坛。

林子威教授作了题为“Recent developments of a multi-phase transport model for relativistic nuclear collisions”的报告,系统总结了多相输运模型(AMPT)在高能核物理领域的发展历史与应用前景,以及该模型的近期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包括针对模型中初态部分子分布函数,核遮蔽效应,重夸克产生,部分子级联以及强子化等机制的重要更新工作。基于这些改进工作,林教授着重介绍了改进后的AMPT模型对高能重离子对撞实验上大、小碰撞系统下各物理观测量的描述情况。

施梳苏教授作了题为“Probe the QCD phase diagram with collective flow in heavy ion collisions at STAR”的报告,介绍了RHIC-STAR实验组近些年在高能重离子对撞实验中对于高阶流的最新测量结果,揭示了夸克胶子等离子环境下部分子集体行为的演化特性;同时还介绍了实验组在能量扫描中对各阶各向异性流系数的测量,并通过与理论模型的比较,为相变临界点的寻找提供了新的思路。

会后,两位教授与学院参会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并针对相关问题做了细致解答。

林子威,美国东卡罗来纳大学物理系教授,长期从事高能重离子碰撞研究多年,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多相输运模型(AMPT)的构建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SCI论文六十多篇。其中关于多相输运模型AMPT的单篇文章被引用次数高达一千二百多次,并被汤姆森路透社科学观察机构选为重离子碰撞物理研究前沿路线图重点文章。林子威教授开发的多相输运模型AMPT也被评为2002年核物理理论研讨会上对于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观测结果预言的“最佳输运模型”,至今在业界仍被广泛引用。

施梳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能核物理实验,聚焦重离子碰撞实验中集体运动的研究。完成了多重奇异粒子和中性重味介子集体流的实验研究,证实在RHIC最高能量的重离子碰撞中从轻味到重味夸克达到了部分子层次的集体运动;完成了RHIC能量扫描中椭圆流的实验研究,为强相互相结构的探索提供了实验观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以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三项。曾担任RHIC-STAR国际合作组物理分析组组长(co-convenor),是RHIC-STAR, sPHENIX, FAIR-CBM和NICA-MPD国际合作组成员,现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担任RHIC-STAR理事会理事(council)。